【抗战胜利80周年】“共鸣!使命!”大亚湾公司全体干部员工集中收看九三阅兵(三)
(01).jpg.jpg)
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大亚湾公司党委组织全体干部员工通过集中观看、线上会议等多种形式收看阅兵直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共同见证阅兵盛况,感受大国强军风采与国家复兴伟力。
当“巨浪-3”的锋芒划过天际,当抗战老兵的敬礼穿透时空,这场跨越80年的精神对话,在大亚湾核电站的每一个角落激荡回响。从集中观礼的千人会场到散若星辰的“云端”观看,从机组的24米平台到深夜值守的电子巡检终端,1600余名核电人以不同形式完成了一次集体精神淬火——这不仅是对胜利的致敬,更是大亚湾人对历史命题的当代作答。
分散观礼中的集体共鸣
(02).jpg.jpg)
由于T班和人员休假原因,运行二部五值党支部7名党员通过电视、手机自行收看了阅兵仪式。他们虽分散在不同场所,却在支部群内同步分享着受阅方阵的震撼画面。当“东风”系列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时,群里有这样一条信息:“老兵敬礼时颤抖的手,和我们紧握巡检仪的手,都托举着同一份和平的重量”。运行一部三值党支部14名党员通过钉钉会议实现“云端集结”。屏幕中猎猎战旗与会议室里的党旗相互映照,他们表示,要把抗战精神熔铸进每一次攻坚克难,把复兴使命落实到每一件具体工作。从岗位上的每一次坚守,到为民服务的每一份热忱,都要成为强国征程上的微光,汇聚成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让胜利的荣光在新时代的奋斗中永续闪耀!恰如运行三部五值党支部在讨论中形成的共识:“抗战精神不是陈列馆里的展品,而是流动在每名员工血液里的精神基因”。未能参与集体观看的员工都在群里实时分享“东风-61”亮相时的沸腾瞬间……这些分散却同频的观看场景,恰如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毛细血管——看似微小却贯通血脉,最终汇聚成“强核报国”的磅礴心跳。
从抗战精神到核电品格
(03).jpg.jpg)
在技术党总支的观后研讨中,一段发言引发深思:“当年先辈用‘小米加步枪’捍卫国土完整,今天我们用‘螺丝钉与数据流’守护核安全——武器变了,但‘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精神内核从未改变?!闭庵挚缭绞笨盏木穸员?,在多个支部形成共识:一是“精准”的传承。运行人员从受阅部队“米秒不差”的标准中,提炼出“核安全操作必须比阅兵更严苛”的自我要求;二是“坚韧”的延续。维修团队将铁道游击队“钢轨上打游击”的智慧,转化为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新时代方法论;三是“超越”的对话??萍疾棵糯印熬?1”的命名中读出自强密码,加速推进核电数字化“新质战斗力”建设。正如安监党总支在讨论时强调:“核安全没有退路,我们必须像当年保卫卢沟桥一样,守住每道技术防线的‘桥头堡’?!?/p>
向新而行的使命坐标
(04).jpg.jpg)
当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必胜”的宣言响彻天安门,大亚湾人读出了更深的时代注脚:一是从“战场”到“考场”。工程改造部在寄语墙上留下的“和平年代的冲锋号就是技术攻坚”,道出了核电人的角色转换——昔日前线今在机房,但“战斗状态”始终如一。科技与信息管理部青年党员提出的“代码即钢枪,算法即战术”,正是这种转化的生动实践。二是从“胜利日”到“进行时”。财务部将阅兵装备的“成本控制”与核电经济性管理对标,审计部从“军事航天方队”获得监督体系创新灵感,这些跨界思考印证着:抗战精神的生命力,正绽放在当代核电人“多兵种协同”的日常实践中。三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的全球回响。仪控部组织92名员工与合作伙伴共同见证阅兵盛况?;挡客痹贙AF544、LBX407设置了部门观看点,约60人观看了本次阅兵式,这场阅兵不仅是军威展示,更是对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珍视。当整齐的方队踏过天安门,铿锵步伐似历史回响,诉说着抗战岁月的不屈;先进装备依次亮相,彰显祖国国防实力的飞跃,真切感受到大国底气,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当年我们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今天我们用自主技术构筑核安全的“新长城”。从跟跑到领跑,不变的是一代代中国人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志气与骨气。
八十年前,先辈们用鲜血浇铸了“永不屈服的民族基因”;八十年后,大亚湾人用核安全“零失误”的坚守续写着精神家谱。这场跨越三代人的精神接力启示我们:真正的纪念,从来不是凝固的雕塑,而是永远奔腾的江河。在建设核强国的长征路上,大亚湾人正以“强军标准”锻造硬核力量,用“胜利密码”解锁发展难题,让抗战精神的火炬,在新时代的苍穹下燃烧得更加炽烈!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薄丝?,在南海之滨的大亚湾核电站里,在每一个与历史对话的屏幕前,大亚湾人用行动作出回应:我们将以核安全万无一失的“当代阅兵式”,向历史致敬,向未来报到!